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前教育的( )。
A.保教结合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2. 角色游戏中幼儿从独自游戏发展为平行游戏,主要反映了幼儿( )。
A.认识发展水平
B.社会性发展水平
C.情感发展水平
D.身体发展水平
3.教师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的方法是( )。
A.语言法 B.范例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
4.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的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思维阶段
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5. 蒙台梭利提出,儿童对细节的敏感期出现在( )。
A.1—2岁 B.2—3岁 C.3—4岁 D.4—5岁
6.学前教育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 )。
A.规律性 B.个别差异 C.阶段性 D.社会性
7. 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 )。
A.后天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自然环境
8. 教育的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 )。
A.教育影响
B.教育物质资源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9.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
A.伙伴关系
B.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
D.合同关系
10. 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喜欢模仿父母和教师的是( )。
A.学前班幼儿 B.中班幼儿 C.大班幼儿 D.小班幼儿
11. 发展适宜性的含义:一是个体适宜性,二是( )。
A.目标适宜性 B.方法适宜性 C.年龄适宜性 D.课程适宜性
1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形容幼儿教师劳动的( )。
A.纯真性
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C.精神生产性
D.多重角色性
13. 儿童厌食的起因往往不是因为某一身体部位出现病变,而是因为情绪压抑或紧张等心理原因,这表明( )。
A.身体发育决定心理发展
B.身体发育影响心理发展
C.心理发展影响身体发育
D.心理发展决定身体发育
14. 在刚入园时,幼儿与家人暂时分离后,会出现情绪不安的表现,这种表现称为( )。
A.分离依恋 B.分离异常 C.分离焦虑 D.分离断乳
15. 在幼儿园内,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是( )。
A.教育活动游戏化
B.游戏活动教育化
C.游戏活动系列化
D.游戏活动教学化
16. 儿童掌握词汇的顺序是( )。
A.名词、形容词、动词
B.动词、形容词、名词
C.动词、名词、形容词
D.名词、动词、形容词
17. 被誉为我国“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
A.陶行知 B.张雪门 C.张宗麟 D.陈鹤琴
18. 一般来讲,成人开始对孩子大小便进行训练的时间是( )。
A.半岁
B.1岁半到2岁
C.2岁半到3岁
D.3岁半到4岁
19. 一个小女孩说:“我家有 50 个洋娃娃”,事实上她只有 3个洋娃娃,这种说谎属于( )。
A.掩盖式的说谎
B.模仿式的说谎
C.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说谎
D.夸耀式的说谎
20. 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的活动延伸至其它活动区的需要,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
A.界限性 B.相容性 C.转换性 D.规则性
21. 儿童年龄越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也就越( )。
A.小 B.大 C.平稳 D.没关系
22. ( )的“教育万能论”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A.格塞尔 B.洛克 C.华生 D.柏拉图
23. 能正确辨别基本颜色,但还不能正确命名颜色的是( )。
A.3个月儿童
B.6个月儿童
C.1岁儿童
D.3岁儿童
24. 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保证父母安心地参加工作,这是托儿所的( )。
A.保育性 B.教育性 C.社会性 D.社会福利性
25. 儿童游戏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尽情显露内在的潜力,说明了儿童游戏是( )。
A.自发自愿的
B.自由自在的
C.愉快的
D.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26. 家长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玩具,四、五岁儿童的玩具主要是( )。
A.练习手的抓握和带响的可活动的玩具
B.练习行走和手的操作的玩具
C.发展智力的和练习手的技能的玩具
D.成型的玩具和一些文字、数字的材料等
27. 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 )。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D.《未成年人保护法》
28. 间接教学经常借助的中介有( )。
A.教具和学具
B.提问和启发
C.表情和动作
D.物质材料和人际环境
29. 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30. 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儿童最晚出现的是(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语词记忆 D.运动记忆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幼儿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要形式。( )
2. “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再现。( )
3. 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中期目标。
4.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要遵循动静交替的原则。( )
5. 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的注意分配已有一定的水平。 ( )
6.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良好的个性品质。( )
7. 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 )
8.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是因为儿童出现了客体永久性概念。( )
9. 幼儿园的学科活动基本上是一种“前学科”课程。( )
10. 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有意想象。( )
11. 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教育教学工作是项目活动与单元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相似之处。( )
12.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
13. 幼儿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这说明情绪对学前儿童的交往发展的作用。( )
14.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是游戏。( )
15. 思维的产生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
16. “对幼儿照料与教育,就像纬线和经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句话体现了保教结合原则 。( )
17. 主题网是教师组织项目活动的蓝图,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不能灵活调整和改变。( )
18. 导致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因素是社会文化影响。( )
19. 适宜性发展即适应发展,指的是课程要迎合、迁就幼儿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 )
20. 批评清末民初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的教育家是陈鹤琴。( )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
2.简述幼儿园各区角中材料投放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
4.简要回答4~5岁年龄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四、论述题(7分)
1.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在幼儿园中应如何贯彻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8分)
一位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邻居 A说,遗传了这么好的素质,以后一定会非常优秀;朋友B说,还是要看教育。宝宝的爸爸则说环境和遗传对孩子的影响大约一半一半吧。
请简要评析题中各人的观点。
六、活动设计题(15分)
请以“秋天”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选D。
【解析】学前教育的启蒙性就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主,为儿童未来以上的发展打下基础。
2.选B。
【解析】独自游戏中儿童之间没有任何交流,而平行游戏汇总儿童之间会玩同样的玩具,出现了最初的交流,反映的是社会性的发展。
3.选B。
【解析】范例法是指教师采用已经选择过的图画、剪纸和典型事例,为儿童提供模仿的对象,是儿童模仿学习必要的方法。
4.选B。
【解析】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
5.选A。
【解析】蒙台梭利提出:幼儿1.5至2岁是细节的敏感期。
6.选C。
【解析】按照每个阶段发展的特点不同,可将学前阶段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是个体发展阶段性的体现。
7.选C。
【解析】遗传素质提供了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8.选B。
【解析】学前教育环境是学前教育的物质资源,有场所、设备、器材、教具、材料等。
9.选A。
【解析】现代教育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幼儿家庭同为儿童教育的承担者,他们之间是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
10.选D。
【解析】学前初期,也就是小班儿童行动受情绪支配,且好模仿。
11.选C。
【解析】发展适宜性是指根据本班或本年龄段儿童发展特点以及每个幼儿实际的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教育。所以包括个体适宜性和年龄适宜性。
12.选B。
【解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幼儿教师劳动成果的获得需要很长的时间,体现了教育的长期性。
13.选C。
【解析】由于心理情绪紧张而导致儿童厌食,进而影响儿童身体发展,所以选C。
14.选C。
【解析】孩子离开亲人时,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是依恋关系遇到障碍的表现,是一种分离焦虑。
15.选A。
【解析】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属于游戏化的教学,也称教育活动游戏化。
16.选D。
【解析】儿童对词汇的掌握,先是名词、动词,然后是形容词、副词。
17.选D。
【解析】陈鹤琴先生开辟了中国学前课程体系的先河,所以被称为“中国学前教育之父”。
18.选B。
【解析】教师和家长应从对 2岁左右的孩子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入手,使他们能较快地适应生活。
19.选C。
【解析】孩子经常因为分不清现实和想象而说谎,错把自己想出来的事情当成现实。
20.选C。
【解析】将一个活动区的活动延伸至其他活动区,体现的是活动区之间的活动可以相互转换。
21.选B。
【解析】对学前儿童来说,其身体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及社会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儿童年龄愈小,其身体、心理和社会性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愈大。
22.选C。
【解析】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经典言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体现了他的观点。
23.选D。
【解析】3岁儿童能正确辨别基本颜色,但还不能正确命名颜色,命名颜色的能力要到儿童6、7岁左右才掌握。
24.选D。
【解析】幼儿园和托儿所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社会福利机构,其社会福利性就体现在为幼儿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5.选B。
【解析】自发自愿是指儿童自己组织游戏、选择游戏内容等,自由自在是指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所以选B更正确。
26.选D。
【解析】4—5 岁儿童手的动作已基本完善,此时更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些有关文字、数字的操作材料。
27.选B。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当中。
28.选D。
【解析】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间接教学常常以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为中介。
29.选B。
【解析】儿童在观察时,若能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说明儿童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很强。
30.选C。
【解析】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是: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语词记忆出现最晚。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
【解析】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要以领域课程为主要形式。
2. ×
【解析】这个现象属于再认,而不是再现。
3. ×
【解析】幼儿园中具体的一个活动的目标属于近期目标,中期目标是指学期目标。
4. √
【解析】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应遵循动静交替,协调统一的原则。
5. ×
【解析】题中体现的是注意的稳定性,也就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而不是注意的分配。
6. ×
【解析】幼儿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是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对儿童来说是第一位的。
7.√
【解析】幼儿期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是促进儿童口语的发展。
8. ×
【解析】这种现象是幼儿对刺激的习惯化,而不是其获得客体永恒性的表现。
9. √
【解析】幼儿园学科教学是以一种领域的形式组织的,是一种以表象或初级概念为基础和核心组织起来的经验层次的“前学科”体系。
10. ×
【解析】题中幼儿想象无主题、无目的,属于无意想象。
11. √
【解析】幼儿园主题活动、单元活动或项目活动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教育教学。
12. ×
【解析】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敏感期。
13. √
【解析】幼儿用表情代替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是因为情绪对学前儿童的交往发展的作用。
14. ×
【解析】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认为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是工作。
15. √
【解析】思维的产生是儿童的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发展,使得其他认识活动也发生了质变。
16. √
【解析】幼儿园教育保教结合原则就是保育和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7. ×
【解析】在主题活动中,主题网是教师组织项目活动的蓝图,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改变。
18. ×
【解析】导致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内在的因素是移情。
19. ×
【解析】适宜性发展是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指的是课程要适宜幼儿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而不是迁就。
20. ×
【解析】批评清末民初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三、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1)目标的内容要有机整合
(2)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
(3)目标的表述要清晰
(4)目标的水平要符合儿童的实际
(5)上、下位目标之间要保持一致
(6)要根据儿童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目标
2.【答案要点】
(1)提供数量充足和形式、功能多样的材料
首先,材料在数量上要多。
其次,材料在类型上要全面多样。
再次,材料要有多样的变化。
(2)提供能满足不同水平儿童发展需要的材料
首先,要考虑不同能力的孩子,投放材料要有个别差异性。
其次,要投放“有坡度”的材料。
3.【答案要点】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4.【答案要点】
(1)更加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四、论述题(7分)
【答案要点】
(一)教育生活化:加强教育同生活的联系,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内容纳入到课程领域。(1分)
(二)生活教育化:将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已获得的原有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在生活中适时引导,促进学前儿童发展。(1分)
(三)一日活动的整体性原则(5分)
1.发挥一日活动整体功能。
学前教育机构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2.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无论是儿童吃喝拉撒睡一类的生活活动,还是教学活动、参观访问等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活动还是儿童自主自由的活动,都各具重要的教育作用,对儿童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顾此失彼、随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种活动。
3.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每种活动不是分离地、孤立地对儿童发挥影响力的。一日活动必须统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因此,如何把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每个活动怎样围绕目标来展开,就成为实践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8分)
【答案要点】
遗传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1分)
遗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遗传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前提。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而受教育过程,教育条件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有目的性、方向性最强、最有组织的具体引导儿童发展的环境。(3分)
题中邻居A只强调了遗传的作用,是片面的,朋友B认识到了教育的作用却忽视了遗传的影响,而宝宝的爸爸虽然同时认识到了遗传和教育两者的作用,但是这两者并不是一半一半的关系,因此也是不科学的。(2分)
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体表现在: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心理成熟;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要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作具体和综合的分析。(2分)
六、活动设计题(15分)
【答案要点】
中班秋天主题教学活动:美丽的菊花
活动目标: (3分)
1.在看看、说说的活动中感受和认识菊花的特征及作用。
2.感受菊花的美,激发幼儿爱护花卉的情感。
3. 儿童能够说出菊花是秋天的花朵,以及菊花的简单特征。
活动准备:(2分)
创设情境——菊花展、自制卡片、菊花PPT
活动过程: (10分)
一、美丽的花展
1.小朋友,秋天到了,什么花开了?现在李老师就带你们到花圃里看看美丽的菊花,好吗?请你仔细的看一看,挑选一盆你最喜欢的菊花,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盆花。
2.请小朋友把你挑选好的这盆菊花轻轻的放在你的座位前面,注意哦,要用双手轻轻的拿住花盆,慢慢的走路,不推也不挤,我们要爱护花宝宝。
二、在看看、说说中感知菊花的特征
1.小朋友,请你来说一说,你挑选了哪盆菊花?你为什么喜欢这盆菊花?请你用一句好听的句子来形容你找到的这盆菊花的样子。
2.幼儿交流分享,引导幼儿说说菊花的外行特征。这些菊花美不美啊?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菊花都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3.菊花按颜色或花瓣的形状进行归类。小朋友们,这么多漂亮的菊花,让我们来办个菊花展吧!请把黄颜色的菊花送到展台上(紫、红、白色)一起来数一数有几盆黄颜色的菊花。
4.教师小结:菊花的花开在顶端,叶子边多有锯齿。花有黄、白、紫、红等各种颜色。形状很多,有的花像个球,有的花瓣一丝一丝萝卜丝。有的花瓣像妈妈的卷头发,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弯弯的,有的是直直的,菊花真美啊!
5.欣赏各种各样的菊花 PPT 。菊花的品种还很多,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的菊花,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三、有用的菊花
1.菊花不但很美而且它的作用也很多,你们知道菊花有什么作用吗?幼儿讨论回答。
2.欣赏PPT菊花的作用.
3.教师小结:菊花的作用真大,泡茶喝可以清凉提神;菊花做成的菜吃了可以健脑;菊花粥吃了可以美容;菊花还可进化空气;做成的药可以抵抗细菌。小朋友,你们说菊花的作用大不大呀?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爱护它。
四、品尝菊花饮料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菊花饮料,请你们自己挑选一种来品尝。注意冲饮料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烫到自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