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564-3271788
LOGO
中小学教师
2016年安徽教师公开招聘理论综合知识预测卷二
时间:2016-02-21 16:15     作者:立知教育     点击:2646次
分享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目的括号内)
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比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2.据记载,我国最早的小学出现于(  )。
A.秦代
B.殷周时期
C.清代
D.民国
3.把道德发展分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的是(  )。
A.皮亚杰
B.华生
C.布鲁纳
D.柯尔伯格
4.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
A.相似性
B.概括经验
C.学习策略
D.心向
5.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  )。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C.好奇心
D.独立性
6.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识
D.道德行为
7.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埃拉斯莫斯
8.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9.“四书五经”是我国(  )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10.个体接受、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即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叫做(  )。
A.功能固着
B.定势
C.习惯
D.认知风格
11.一般在教学开始之前,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所做的评价是(  )。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2.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13.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多少的儿童?(  )
A.135 
B.140
C.150
D.160
14.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
A.动作幅度
B.动作结构
C.动作力量
D.动作速度
15.“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小学教育的目的具有__________ 、激励作用和__________ 。
2.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 。
3.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__________ 行为。
4.如果一个学生无论什么事情都出现“你要我遵守,你也要遵守;你让我做好,你也得做好”,则该学生道德发展处于__________ 。
5.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 。
6.《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中学不超过__________ 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
7.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分类,11、12岁到14、15岁这一期间属于__________ 。
8.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 。
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称为__________ 。
10.引起、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创造性
2.终身教育
3.个体身心发展
4.意义学习
5.意志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4.教师应具备哪些特殊能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5分) 
1.试述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与教育。(7分) 
2.有人认为“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8分) 
六、案例分析题(共14分) 
我要让你的马奔出班级! 
某 校有一学生喜欢捏泥马,到了近乎迷恋的地步。有一次,在数学自习课上他捏出了一匹正在“奔跑”的泥马,使班主任大为恼怒。接着,班主任就采取了一系列的高 压措施,让他停止捏泥马,班主任的这种举动使其强烈反感,上班主任的课时他干脆跑掉。最后,是校长的一番讲话使这位老师改变了对该生的看法。他决定第二天 去这位学生家进行家访。他一进这个家,就大吃一惊。屋子的窗台上,桌子上,箱子上,到处是神态各异、大小不同、五彩斑斓的泥马,那样生动、那样逼真,他真 没想到一个十四岁的中学生在泥塑方面竟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他激动地握着学生的手,连连地说:“请原谅我,对你的才华我发现得太晚了。”后来他问:“你将来 打算干什么”?“我打算初中毕业后,考职业高中,学工艺美术,将来捏一辈子马!”“好,好啊!有志气!”说着,老师站起来,“你准备一下,开学以后,我为 你专门举办一次马展,我要让你的马奔出班级!”该学生一听,笑了,笑出满眼晶莹的泪花…… 
分析上述案例,试述教育理念的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此题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新教师较专家型教师更注意课堂细节。故选C。
2.B【解析】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建立了小学,这是我国最早的小学。故选B。
3.D 【解析】柯尔伯格编制了九则道德价值上互有冲突、难辨是非的道德两难故事,让被试者听后对主人公的行为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并说明理由。然后根据大量被 试者的陈述,将其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根据学生回答判断属于哪个阶段,以确定其道德成熟度。柯尔伯格将这个方法称为“道德判断晤谈法”。故选 D。
4.A【解析】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这表明相似性是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一。故选A。
5.A【解析】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故选A。
6.A【解析】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以道德认知为基础,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为激励,发展到道德行为的整体运动过程。故选A。
7.D【解析】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学家埃拉斯莫斯。故选D。
8.D【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故选D。
9.D【解析】在中国,封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以及根据这些经典著撰的一些启蒙读物。故选D。
10.D【解析】认知风格就是个体接受、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故选D。
11.B【解析】诊断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目的是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故选B。
12.A 【解析】上位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很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念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 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了上位学习。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就属于上位学习。故选A。
13.B【解析】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这里的“天才”即所谓的“智力超常儿童”。故选B。
14.B【解析】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是操作模仿阶段动作结构的特点。故选B。
15.B【解析】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师者,人之模范也”体现的是这种示范性。故选B。
二、填空题
1.导向作用;评价作用2.官能说3.非法4.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5.知识6.8 7.少年期8.品德9.学习策略10.学习动机
三、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指个体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个性特征或倾向。
2.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定。终身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3.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4.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5.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
(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加强修炼,言行一致。
2.【参考答案】
(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和融合。
(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课程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在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3.【参考答案】
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
(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参考答案】
(1)教师的表达能力。
(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3)教师的教育机智。
(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五、论述题
1.【参考答案】
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儿童入学标志着由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1)感知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儿童入小学时感知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简单的观察。
(2)注意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发展中一般已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听讲、读写、计算等学习活动。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比重较大,注意的情绪色彩很明显。
(3)记忆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由无意记忆为主发展为以有意注意为主。②由机械记忆为主向增强理解记忆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小学生的记忆优势还在机械记忆方面。③由对形象事物识记为主,向增强对抽象内容识记能力的发展。
(4)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教育。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突出表现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以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等良好思维品质需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
(5) 想象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但小学生的想象多属于再造性的想象,创造性的成分还不很多,这就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不断丰富其想象内容,发展想象力,更要特别注意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它对提高认识能力,乃至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创造型人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参考答案】
(1)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依 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观,说明该学生在泥塑方面有超强的智力才能,教师应该对该学生的这种特殊才能,进行专门的培养,以使他成为这方面的专才。更何况, 泥塑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教师怎能忍心扼杀这种优秀的个性品质呢?
(2)新的教育理念同样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除了培养该学生的这种特 殊能力外,还应该帮助他把其他科目的成绩都补上来,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学生还应该具备必需的基本知识和素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是学习的内发力,也是学习 的根本动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兴趣与爱好,积极地引导,使他在成为泥塑专才的同时,也得到全面发展。

(来源:未知)
分享到:
(关键词阅读2016年,安徽,教师,公开,招聘,理论,综合,知识,预测,)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公考服务,我们全力以赴

客服
热线

0564-3271788
全国客服电话

关注
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顶部
嘿,我来帮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