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学前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
	  B.幼儿学习中的现象和问题
	  C.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问题
	  D.幼儿发展中的行为和问题
	  2.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 )
	  A.1∶15~20
	  B.1∶20~25
	  C.1∶25~30
	  D.1∶30~35
	  3.以下几种游戏中,( ) 属于创造性游戏。
	  A.智力游戏
	  B.体育游戏
	  C.音乐游戏
	  D.角色游戏
	  4.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
	  A.演示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示范法
	  5.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的活动玩具被称为( )
	  A.思物
	  B.积木
	  C.恩物
	  D.念物
	  6.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7.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属于( )
	  A. 鼓励性政策
	  B. 限制性政策
	  C. 全局性政策
	  D. 区域性政策
	  8. 在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是( )
	  A.外显学习
	  B.内隐学习
	  C.无意义学习
	  D.有意义学习
	  9.下列不属于幼儿园建筑设计原则的是( )
	  A.安全原则
	  B.经济原则
	  C.卫生原则
	  D.豪华原则
	  10.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
	  A.依恋
	  B.合作
	  C.移情
	  D.社会化
	  11.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后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儿童的遗传素质
	  B.家长的文化素养
	  C.儿童的早期经验
	  D.学校的教育方式
	  1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
	  A.个别的心理特征
	  B.所有的心理特征
	  C.典型的心理特征
	  D.笼统的心理特征
	  13.教幼儿掌握词,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 )
	  A.利用卡片等教学工具
	  B.反复细心地说明和解释
	  C.与练习相结合
	  D.结合日常生活活动
	  14.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
	  A.直观的概括
	  B.言语的概括
	  C.动作的概括
	  D.知觉的概括
	  15.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6.幼儿时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 )
	  A.阅读训练
	  B.书面言语
	  C.口头言语
	  D.识字教学
	  17.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 )
	  A.专门职业
	  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C.独立的社会职业
	  D.非专门职业
	  18.向家长系统宣传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 )
	  A.咨询活动
	  B.家长委员会
	  C.家长学校
	  D.电话联系
	  19.“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 )的体现。
	  A.游戏化方法
	  B.生活化方法
	  C.移情法
	  D.直接法
	  20.社区教育起源于( )
	  A.二战后的丹麦
	  B.十九世纪的丹麦
	  C.二战后的美国
	  D.十九世纪的美国
	  21.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 )
	  A.培养人才
	  B.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C.促进社会政治进步
	  D.促进经济增长
	  22.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 )
	  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
	  B.智、德、体、心诸方面
	  C.体、智、德、美诸方面
	  D.美、心、体、智诸方面
	  23.《林哈德与葛笃德》是( ) 的教育理论专著。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贝尔
	  24.3岁以前,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 )左右。
	  A.70%
	  B.80%
	  C.60%
	  D.90%
	  25. 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两极分化
	  B.不合群
	  C.胆小
	  D.自私
	  26. 下列不属于教育行政法规名称的是( )
	  A. 条例
	  B.细则
	  C. 方案
	  D.办法
	  27.认知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罗耶
	  C.沃尔夫
	  D.斯皮罗
	  28.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 )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机械的发现学习
	  D.机械的接受学习
	  29.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代词
	  B.名词
	  C.动词
	  D.语气词
	  30.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 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 ( )
	  2、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
	  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标准化的艺术技能训练中形成的。( )
	  4、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经常告诉孩子一些社会规则和品德要求,讲多了,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就得到了发展。( )
	  5、多元智力理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小天才,而是对儿童进行选拔、排队。( )
	  6、绘画和以绘画为主的简单图表是幼儿表现和记录的主要形式。( )
	  7、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中心。( )
	  8、以先进的理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
	  9、除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外,幼儿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
	  10、幼儿园是小学的预备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 )
	  11.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以各种感觉和活动来适应环境. ( )
	  12.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已经能够从别人的观点和角度去看问题. ( )
	  13.幼儿的智力发展指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的整体发展,而不是某一要素的发展. ( )
	  14.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的聪明才干也是相同的. ( )
	  15.认知能力的形成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方面,而在幼儿阶段,技能的掌握是最基本的. ( )
	  16.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幼儿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 ( )
	  17.从幼儿记忆的表现看,幼儿的有意识记忆占优势. ( )
	  18.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 ( )
	  19.如果幼儿记忆10遍就能记住某一材料,那么再识记10遍,则更有利于加深幼儿的记忆痕迹. ( )
	  20.对幼儿来说,联想法是比较有效的回忆方法. ( )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简述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3.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4.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四、论述题(7分)
	  1. 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五、案例分析题(8分)
	  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语兴趣班已经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的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有些“双语幼儿园”半年收费近万元。部分家长质疑:幼儿学英语的作用的究竟有多大?幼儿应该怎样学英语?
	  根据这些现象,请谈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
	  六、活动设计题(15分)
	  绳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请你以“鞋子”为教学材料,设计一个小班的教学活动,写出活动名称、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并设计活动过程。要求如下:
	  从日常生活中和幼儿的经验引发教学内容,运用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突出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帮助幼儿习得经验、知识的同时,重视幼儿情绪、态度、能力的培养。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答案】A。
	  解析: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教育中的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答案】A。
	  解析: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1∶15~20。
	  3.【答案】D。
	  解析:角色游戏是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属于创造性游戏。
	  4.【答案】C。
	  解析:观察法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
	  5.【答案】C。
	  解析:福禄贝尔创制了恩物。
	  6.【答案】C。
	  解析: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从上部动作发展到下部动作;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从中央部分动作发展到边远部分动作;从无意动作发展到有意动作。
	  7.【答案】A。
	  解析: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属于鼓励性政策。
	  8.【答案】B。
	  解析:内隐学习是在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即在无意识状态
	  9.【答案】D。
	  解析:幼儿园的建筑设计必须遵循安全、卫生、实用、经济、美观、舒适的原则。
	  10.【答案】A。
	  解析: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11.【答案】D。
	  解析:儿童学业成败与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其中学校教育方式占有重要地位。
	  12.【答案】C。
	  解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3.【答案】D。
	  解析:教幼儿掌握词,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结合日常生活活动。
	  14.【答案】B。
	  解析:言语的概括作用使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
	  15.【答案】C。
	  解析: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从而提出了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6.【答案】C。
	  解析: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指口头语的学习。
	  17.【答案】A。
	  解析: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
	  18.【答案】C。
	  解析:家长学校主要是面向家长开放,其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长系统地宣传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19.【答案】A。
	  解析:幼儿园教育要遵循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也就是游戏化的方法。
	  20.【答案】B。
	  解析:1844年丹麦教育学家科维隆在乡村创建国民高等教育学校,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21. 【答案】A。
	  解析: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2. 【答案】C。
	  解析: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23. 【答案】C。
	  解析:《林哈德与葛笃德》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代表作。
	  24. 【答案】B。
	  解析:3岁以前,幼儿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80%。
	  25. 【答案】A。
	  解析: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26. 【答案】C。
	  解析: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
	  27. 【答案】B。
	  解析:在人类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罗耶提出了认知迁移理论。
	  28. 【答案】B。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9. 【答案】A。
	  解析:代词是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30. 【答案】D。
	  解析: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综合性教育原则。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
	  【解析】学前教育广义概念,,学前教育包括早期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2. √
	  【解析】幼儿园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 ×
	  【解析】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的。
	  4. ×
	  【解析】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要在幼儿园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品质的目的。
	  5. ×
	  【解析】多元智力理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小天才,是认为每个儿童都是具备特长的。
	  6. √
	  【解析】绘画和以绘画为主的简单图表是幼儿表现和记录的主要形式。
	  7.×
	  【解析】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是领域教学的内容。
	  8. √
	  【解析】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9. √
	  【解析】除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外,幼儿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这是规定。
	  10. ×
	  【解析】幼儿园不是小学的预备阶段,但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
	  11. √
	  【解析】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以各种感觉和活动来适应环境。
	  12. ×
	  【解析】在前运算阶段,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
	  13. √
	  【解析】幼儿的智力发展指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的整体发展,即全面发展。
	  14. ×
	  【解析】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的聪明才干是不相同的。
	  15. ×
	  【解析】在幼儿阶段保育和教育相结合,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
	  16. √
	  【解析】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幼儿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
	  17. ×
	  【解析】从幼儿记忆的表现看,幼儿的无意识记忆占优势.。
	  18. √
	  【解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
	  19. ×
	  【解析】如果幼儿记忆10遍就能记住某一材料,那么再识记10遍,则会起到相反的结果。
	  20. √
	  【解析】对幼儿来说,联想法是比较有效的回忆方法,由幼儿的兴趣特点决定的。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父母的惩罚;
	  (2)大众传播媒介;
	  (3)强化;
	  (4)挫折。
	  2.【答案要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3.【答案要点】
	  (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3)课程组织;
	  (4)课程评价。
	  4.【答案要点】
	  (1)观察力;
	  (2)沟通的能力;
	  (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4)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
	  (5)开展家长工作与社区工作的能力;
	  (6)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论述题(7分)
	  【答案要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五、案例分析题(8分)
	  【答案要点】
	  (1)保教结合的原则;
	  (2)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3)环境育人的原则;
	  (4)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六、活动设计题(15分)
	  【答案要点】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鞋有反正,学会区分鞋的反正。
	  2、学会自己穿鞋,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活动准备:
	  1、中午起床后,有意识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两只脚不一样,两只鞋也不一样。
	  2、拟人化鞋样两双,分别是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剪好的鞋样及画好的鞋印若干,配乐儿歌磁带《小鞋朋友》。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鞋的反正。 教师出示拟人化鞋样,并提问:“两双鞋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说一双高兴,一双不高兴。 教师接着部:“为什么一双鞋高兴,一双鞋不高兴呢?”
	  2、引导高兴发现一双鞋穿对了,小鞋高兴;一双鞋穿反了,小鞋不高兴。 教师:“我们听一听小鞋朋友是怎么说的。”然后边演示边引导幼儿听配乐儿歌《小鞋朋友》(两只小鞋,一对朋友。穿错生气,噘嘴歪头。穿对微笑,点头拉手),使幼儿明确判断小鞋穿得对不对的办法是看看两只小鞋是点头还是歪头。
	  3、游戏:给脚印穿鞋。 幼儿自选脚印和鞋样进行操作。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用儿歌中的关键话语“噘嘴歪头”、“点头拉手” 来帮助幼儿学会分辨鞋样的正确摆放方法。鞋样上的苹果、树叶标志可以帮助幼儿判断自己是否穿对了。
	  4、游戏:找鞋穿鞋。 幼儿脱下自己的鞋,用手捂住眼睛。教师将幼儿的鞋打乱后,用布盖上。 教师:“你们的小鞋朋友跑到布下面藏起来了。快把亿们找出来,然后摆成两个好朋友。”教师边朗诵儿歌边指导幼儿按儿歌的提示将鞋摆好,然后鼓励亿们自己穿上鞋。 再次欣赏配乐儿歌《小鞋朋友》。
	  活动拓展
	  孩子回家后可以自己穿鞋子,并且和父母分享学习到的穿鞋子的知识。